查看原文
其他

侨批·番批·唐山批:为什么叫“批”?

林伦伦 林伦伦方言茶话 2021-10-23

       

       习近平总书记十月份参观考察了位于汕头市开埠区小公园的侨批文物馆、发表了在海内外华侨华人中引起了广泛影响的“赞侨”讲话之后,侨批文物馆就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想一睹侨批“芳颜”的游客海了去了(太多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华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而 “侨批” 正是华侨爱国、爱乡、爱自己家人和艰苦创业、诚信为本的有力证明。侨批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潮汕、江门和客家地区,以及福建厦门、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区,数量在19万件左右,汕头的侨批文物馆馆藏有近12万件(包括电子扫描件)。因其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极其珍贵,具有独一无二和原生态的价值。2013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但,有一个问题:明明是信,或者说带有汇款的信(五邑那边就叫“银信”),为什么叫“批”呢?

这个问题,老早就有人提问了,也老早就有人研究了,但至今还是个“无头公案”(没有获得被广泛确认的标准答案)。

有一个大家都基本接受的说法,就是“批”来自于福建闽南话。侨批研究专家常增书先生早在1985年就说过:“侨批”的“批”字来源于闽语。福建人称书信为“批”;潮语的“批”字则专指附寄款项的信件,回信称“回批”。(常增书,1985)后人研究侨批,继续沿用这种说法。林长华《侨批与侨批文化》一文说:“批”是语相通、俗相同的闽南和粤东侨乡人及其海外乡亲对“信”的习惯叫法,海外华侨的书信称做“侨批”,侨乡人寄信叫“寄批,收到的侨信俗称“番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和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集邮博览,2016年 第11期)



大概,批就是信了(有没有附带汇款都一样),送信叫做“分批”,“分批”的工作人员叫做“批脚”,收批、寄批的营业所叫做“批局”。记得我小时候,信封还叫做“批壳”,里面的信笺叫做“批肉”,写信叫做“写批”,小镇的街道上还有专门摆摊为人写批的。国外寄回来的,叫做“番批”,寄回去国外的这边叫“回批”,我到了“番畔”(国外),才知道那边叫做“唐山批”。这正能与“番畔钱银唐山福”的俗语对应。“唐山”指的是中国、家乡。“唐山批”就是来自中国家乡的信(不带汇款)。

“批”在福建(闽南)话里就是信的意思,潮汕话又把带有汇款的信也叫做“批”。我到马来西亚访问时,拿督陈联顺告诉我,公司之间,甚至与官方来往的公函,马来西亚华人使用的福建话、潮州话也叫做“批”,词义更加扩大了。

词义的问题基本上搞清楚了,但还得搞清楚词源。也就是说,为什么闽南话要把信叫做“批”呢?



综合了各种研究成果,小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但大都是假说,未及考证。这里先分享给大家:

一、成批的,批量的。

当时南洋各埠与汕头、厦门各地通信,无论是红头船时代还是邮政的轮船时代,全靠船运,递期多达一月,或半月,……故“批”之称谓,还应该有“成批到达收埠”的意义。(蔡木雄 蔡绍彬,1988)

成批、编好代码按批次寄“批”,已经有人做过研究。早期的批信局把侨民寄托的批信,都按受理的次序一次“批”用一个“字头”。每次批中,又按接受批信的件数“连续号”。………泰国批局都统一用《千字文》的字逐个做发批的“字头”。例如第一次发批用《千字文》第一个字“天”,第二次用“地”,第三次用“玄”,第四次用“黄”,以下类推。(邹金盛,2001)曾旭波的研究成果认为,编写批次的方式有六种之多。(《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二、批写,批字于信上。(潮汕的批信)信的内容,“但批纸尾”。这种书信的格式,与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补》中之记述无异……。所以,结论是:潮人所称之批,并非俗而不典,而是承唐宋之典,而还于粤、闽之俗。(陈训先,2003)

三、批条,凭它可以取款的条子。《醒世恒言 ·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张员外道:‘没在此间,把批子去我宅中质。’”——批(批子、批条)原来就是可凭此领取银物的字据凭证,古人早已使用。闽粤人所称的侨批的“批”,必是与此处同义。(郭马风,2004)



以上三种,是从“批”字的原义上去找银信词义的源头,但说不清“批”为什么是指信件,又何以先在福建(闽南)话中使用。所以,又有懂外语的朋友认为,“批”有可能是外语音译词,跟英语的post,或者是西班牙语的postal有关。早期的漳州等地到菲律宾的移民与西班牙人有过深度的接触,所以学着把信、寄信叫做postal,经过音译变化后就成为了 poi1。想一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究竟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不敢轻下断语。

大家就放开讨论吧!


【延伸阅读】

1、歌谣,歌谣,为什么是歌谣?!

2、家常芳饭芳过 oi3

3、糜 之 恋

【照片说明】

配图照片均翻拍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特此鸣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